首页 > 资讯新闻 > 园区新闻

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汪笃义当选中国好人

发布日期:2025-06-26 11:47信息来源:安徽歙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作者:歙县经济开发区 董雯雯 徐邀峰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6月24日,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河南省安阳市举办。歙县经开区黄山明明德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汪笃义荣登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榜”。汪笃义长年扎根在生产车间,深耕轴承研发20余载,用无悔青春磨砺“匠心”。曾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好人”等荣誉,入选“2024安徽十大新闻人物”。


扎根一线淬匠心,从机床学徒到技术尖兵。汪笃义,1986年出生于歙县贫困家庭,职校毕业后成为杭州轴承企业机床操作工。他以超乎常人的努力,白天跟师实操,夜晚钻研图纸,仅用半年便掌握高精度轴承加工全流程技术。2016年,歙县设立扶贫基地,他毅然返乡支援家乡建设。在黄山明明德集团扶贫车间,寒冬深夜,他蜷缩机器底部5小时,凭借精湛技术完成“教科书级抢修”,还主导建立标准化维修流程,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超30万元。


创新破局强产业,攻克“卡脖子”技术助力国货突围。在技术创新领域,汪笃义深知“核心技术买不来,只能自己造”。他带领团队勇挑核电轴承国产化重担,历时18个月,打破国外长达5年技术封锁,研发的轴承性能超越国际同类产品,荣获安徽省科技奖二等奖。面对企业各类轴承生产难题,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坚,不断改进工艺,提升产品精度与效率,为企业创造丰厚收益。截至目前,团队共研发新产品32项,累计创收超千万元,荣获国家专利8项。

匠心传承育人才,创办“工匠学堂”激活产业动能。汪笃义心怀传承使命,创办了“工匠学堂”,以车间为课堂,为青年工人开展“理论+实操”教学,培养了众多技术骨干。同时,他联动院校,通过网络课程培育轴承人才5000余人,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培育体系。

从机床学徒到技术尖兵,从攻克技术难题到培育匠心人才,汪笃义用20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汪笃义的成长轨迹,恰是歙县经开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歙县经开区以“人才强区”战略为引领,通过设立扶贫基地、搭建“工匠学堂”等平台,为技能人才提供从技术培训到创新孵化全链条支持;以政策红利激活企业创新动能,推动园区企业与高校联姻,构建“研发—转化—生产”产业生态。如今的歙县经开区像汪笃义这样的“本土工匠”正不断涌现,他们以匠心为笔,在开发区的创业沃土上书写着“人才赋能产业、产业反哺家乡”的高质量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