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调研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4月21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专家组一行赴黄山歙县化工园区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就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成效及杭黄产业协同发展进行深入了解。
为推进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2011年起,歙县对原分布在新安江边的化工企业按照“搬迁、集聚、升级、循环”要求逐步实施“关停并转”,启动循环园区规划建设,2014年实现本地所有化工企业整合搬迁进园区。同时,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杭州都市圈医药、新材料产业与本地资源深度嫁接。截至2024年,化工园区引入杭州市及周边地区企业7户,实现产值8.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整体采用“A/O”处理工艺,日处理能力达8000立方米,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污水厂负责人向调研组详细讲解了“自控连锁+一企一管”双重管控模式,通过“一企一管”工程实现企业废水专管输送,并分时段错峰排污,排污前专人按要求检测污水指标,符合排污标准后开启阀门排污,同时配备自控连锁系统,若水质不达标则自动关闭污水阀门,确保企业端污水达标后进入污水厂。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园区在生态补偿资金支持下取得的环保成效,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推动园区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等问题和与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陪同调研的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鲁海宁表示,此次调研为黄山市深化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注入了新思路。歙县化工园区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化“生态补偿+”模式,持续优化园区环境管理,强化与杭州都市圈的产业链对接,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产业协同创新区,为新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